中
台 山 月 刊 299 期 |
|
本期主题:顺逆不动自如如 |
|
除陋修善文/普刚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学 在以「礼义廉耻」为共同校训的年代,重品德、明是非的人格教育主轴,使自己对人事物总要论是非对错,最终养成自以为刚正不阿的个性,凡是觉得不公平、不合理的,总据理力争。投入职场后,还是本着「对事不对人」的态度处理事务。在奉命行事,自己没有犯错,却换来长官责难时,往往为了尊严,便会强硬地对抗,或许得到了少许的平反,却让人与人之间的气氛显得尴尬、关系紧张对立,乃至朋友圈愈来愈小、抱怨愈来愈多,甚至因负面情绪影响了生活作息。 随着社会的历练,慢慢观察到,同样在职场上,有些人总是苦干实干,却得不到赏识;有些人似乎能力平庸,却一帆风顺。这不禁让我对社会价值观感到质疑,同时,自己依着我执来评断,也造成误判而产生偏执。直到开始禅修、听闻佛法后,才明白:在专业能力之外,更需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来共同成就,即佛法所说的「众缘和合」之理。 学习「止观」,开始用心内观,当境界来时,懂得及时「踩煞车」,先反省检讨,在当下这事件上,是否有做不足或不得体的地方?是否有更佳的解决方式?然后「握紧方向盘」,停止偏执的想法,保持正念,让自己心平气和、认真看待当下的事件,做出最合宜的决定与行为。 以往开车时,遇上速度较慢的车,或不遵守交通规则者,如随意变换车道又不打方向灯,可能发生危险时,我的「路怒症」就会发作,进而情绪失控、暴怒碎念,瞋怒心肆意地把自己变成我所讨厌的那种人。 平日师父常谆谆教诲,修行第一步就是要起善念,面对境界要先练习修「止观」,让自己提起觉性,平息瞋恚。 历经一次次的练习,当境界现前时,即提醒自己修习「止观」,不要有多余的起心动念,保持能知的这念觉性;开车上路,若遇到太慢的车,提醒自己:前方是新手驾驶,注意安全距离或尽速避让;遇到不遵守交通规则、随意变换车道者,则思惟:对方有急事待办,赶快让行或拉开距离。慢慢地「路怒症」便不再发作。 经云:「智者于苦乐,不动如虚空。」从「止观」开始调心,顺境不贪爱,逆境不瞋恚,时时觉照自心,「人在哪里,心在哪里」,处处提醒自己,让心清楚明白能作主,以达如如不动之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