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
台 山 月 刊 299 期 |
|
本期主题:顺逆不动自如如 |
|
不动得自在文/见担法师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曾开示:「佛法讲『自在』,正如《心经》中的观自在菩萨,是因『观』而得自在,所以,希望得自在就须下一番工夫。」 精勤定课 净化心地 回忆十多年前,末学初调海外精舍,因四大不调、水土不服,加上诸多磨合与考验,身心感到不调!回山参加僧众禅七,解七日傍晚,于鹿野园巧遇开山祖师,怀着惭愧与感恩之心请法,师父教诲弟子:「平常心就是道,平日要诵《四十二章经》、《六祖坛经》、《金刚经》,不要起太多妄想,起恶念要照破,只起善念、最后连善念也不执着;身口意三业清净是最起码的。」最后,老和尚慈祥地望着弟子,说道:「清净心是真解脱!」这番开示令自己毕生难忘,因为不久前同精舍法师才分享师父对他曾特别叮咛:「清净心是真解脱!」此句话深深烙印在心中,法喜之余也反省自己落实得太少,没有下一番工夫,如何得清净解脱? 因修止观 果成定慧 面对生活中的顺、逆境,如何涵养定力与智慧来转化烦恼、情绪呢?从开山祖师的开示中,得到了答案——「平常心就是道」,平者平静、常者不动;心对境时要能保持平静与不动,才能与道相契,这必须因上努力,不断地觉察与觉照。憨山大师云:「念起即觉,觉即照破,境来便扫,扫即放过。」要达到这个工夫可先从静中养成,静坐、诵经、持咒便是很好的入门。以诵《金刚经》为例,诵经时练习保持觉性,令心专注、清楚明白、不打妄想,诵经后静坐,从有念归于无念,心安住在觉性、清净心上;诵经是有为法,进一步归于无念的心就是无为法。将诵经、持咒、静坐当成定课涵养定力,「无碍清净慧,皆依禅定生」,有了定力就有智慧,有了智慧就能化除烦恼,将文字般若转成观照般若。当逆境之风来袭,除了思惟「报冤行」,知因识果、甘心甘受之外,忆持的经文便能产生力量,从八识田中现行提醒自己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! 觉照意根不起妄念、忍心不动锻炼心性;进而远离身、口业的造作,不随之起舞,境界任它来去,烦恼自息,如此才能以平静的心面对困难、解决问题。诚如恩师的谆谆教诲,当以善舍恶,以舍舍善,令三业清净而得解脱。 再者,勤修观行亦是涵养定慧的妙方。遇到毁誉辱骂时,观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幻有,分析声音亦是虚妄,当下即是假、是空,筛除情绪、撷取重要讯息,思惟话语中能够学习之处,化为修行成长的养分。 在逢顺境乐报时,往往容易长养我执,滋生贪心与慢心,这时当思惟一个人的成功,是需要众多因缘和合才能成就,「今方得之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?」懂得「功德归三宝,好事给他人」,以恭敬、感恩之心转化骄慢的习气,心生善念、照破恶念烦恼,进一步远离相对两边,最后连善念也不执着,回到中道的实际理地。 黄檗禅师云:「终日不离一切事,不被诸境惑,方名自在人。」在顺境中遇乐不喜,在逆境中逢苦不忧;坚住正念、如如不动、处处作主,如此便能拥有因「观」而得自在的乐活人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