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 台 山 月 刊 124 期 |
|
佛法典藏 |
吴越国王与佛教 文╱中台山博物馆提供 翻开中国历史的长页,“五代十国”, 一个军阀割据,烽烟四起的时代: 北方政权更迭频仍,王朝朝不保夕; 南方诸国北受中原霸权压制,周有邻国牵制。 纷乱的时代,怖徨的人心。 幸而,纷乱朝代中,犹见人间净土; 动荡社会中,犹遇仁王治世。 吴越诸王的治国,写下令人动容的史页。 天下之势,分合交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。但看中国历史,著名的两次南北分裂时期,即是继两汉盛世之后的魏晋南北朝与继唐之后的五代十国。相较于南北朝延续三百余年的分裂及其历史地位,五代十国不仅短暂,且往往被忽略于历史长河中,见诸史书,着墨不多。 五代十国之时,北方中原,五代兴替频繁,国祚短促,经济萧条,民不聊生;南方十国相对安定、富庶。其中,国祚最长的吴越国,不仅造就了“东南佛国”之美名,都城杭州更是人文荟萃之地,“富兼华夷”、“百事繁庶”,享有“地上天宫”之誉。 一样的朝代,迥异的风景。吴越诸王的治世,不仅为中国佛教史写下璀璨的一页,也为五代十国这纷乱的朝代,注入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。 吴越国历史回溯 吴越国,定都钱塘(今杭州),为五代十国时期两浙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政权,创立者为钱镠。 九世纪晚期,唐朝在黄巢起义的冲击下迅速崩溃,各州势力瓦解,军阀据地为王。自唐末朱温篡唐自立(907)至北宋建国(960)的半个世纪内,北方地区群雄轮替入主中原,兵革重兴,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五个朝代如走马灯般更替频繁,中土百姓陷入数十年的动荡与兵荒。与此同时,在山西和长江、淮河以南地区,唐末割据一方的藩镇或镇守一地的武将,割地为国,前后出现吴、楚、闽、吴越、前蜀、后蜀、南汉、南唐、荆南、北汉等十多个割据政权。此一时期,是继南北朝后中国南北再一次的大分裂,史称“五代十国”。 吴越国,即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,从钱镠受封为吴越王(后梁开平元年,907)至钱俶北上汴京献土归宋(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,978)止,共经历三代五王。 吴越国开国君王钱镠(852-932),钱塘临安(今杭州临安市)人,平民起家,年少时曾以贩售私盐为业,后来,投靠地方乡团当一名小军官,因屡建军功,逐步高升,遂至掌握军事实权。受唐昭宗封为镇海、镇东节度使,独据一方。 吴越立国之时,面临着混乱的中原政局与强邻的虎视眈眈,为了能于夹缝中求生存,力行“保境安民”与“休兵息民”的治国之策:外交上,采取依附中原王朝以牵制强邻的军略,与北方政权保持稳定关系,并发展独立外交,和日本、高丽、契丹等国往来;经济上,重农桑、兴水利。最盛时版图达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,相当于今浙江省、上海市及江苏省南部、福建北部等地。 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●五代 国别 建都 开国者 国 祚 后梁 开封 朱 温 907-923 后唐 洛阳 李存勖 923-936 后晋 开封 石敬瑭 936-946 后汉 开封 刘知远 947-950 后周 开封 郭 威 951-960 ●十国 国别 首府 开国者 国 祚 楚 长沙 马 殷 907-951 吴越 杭州 钱 镠 907-978 前蜀 成都 王 建 907-925 吴 扬州 杨行密 902-937 南汉 广州 刘 ? 917-971 南平 江陵 高季兴 924-963 闽 长乐 王延钧 933-945 后蜀 成都 孟知祥 934-965 北汉 太原 刘 旻 951-979 ●吴越国的历代君王 吴越国的历代君王 生卒年 在位期 太祖武肃王 钱 镠 852-932 907-932 世宗文穆王 钱元? 887-941 932-941 忠献王 钱弘佐 928-947 941-947 忠逊王 钱弘? 929-971 947 忠懿王 钱弘俶 929-988 948-978 吴越国王钱俶与佛教 吴越国素有“东南佛国”之称,以佛教的兴盛而享誉当时,遗韵后世。 钱镠为了感念年少时禅僧的点化与知遇之恩,立国后广建塔寺,仅在杭州扩建的寺院即达二百余所,并延请高僧住持杭州名刹,大力推广佛教。承续钱镠力倡佛教者,为吴越国末代君王钱俶。
钱俶继承王位,也承继了祖先遗训,为保境安民,始终奉中原各朝为正朔,称臣纳贡,倾国所有以事贡献。曾被后汉封为东南面兵马都元帅、镇海镇东军节度使、吴越国王;被后周授予天下兵马都元帅之名;受北宋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。宋太祖薨后,宋太宗出兵,矛头直指吴越和南唐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,钱俶为了使富庶的吴越免于战火,在泣别祖灵后,赴汴京(今河南开封)朝觐宋太宗,纳土献地,改封为“淮海国王”,从此羁留北土,未得南归。端拱元年(988)卒于邓州,享年六十岁。去世后被北宋朝廷追封为“秦国王”,谥为“忠懿王”,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。 钱俶天性诚厚,夙知敬佛,奉佛极诚,自谓“凡于万机之暇,口不辍诵释氏之书,手不停披释氏之典”。在位期间(948-978),于所治之地广兴佛法:在首府杭州重修灵隐寺、创建永明禅寺(今净慈寺);仿印度阿育王造塔典故,两次造八万四千宝塔,广行颁施,远达日本;建造六和塔、保俶塔、雷峰塔;修凿烟霞洞、慈云岭、天龙寺、飞来峰等几处南方地区少见的石窟;数次刊印八万四千《宝箧印陀罗尼经》普施天下;遣使往高丽、日本寻求佛教诸宗典籍等,护教事迹显著。钱俶数十年的用心经营,境内佛法兴隆,尤其都城杭州,更是佛刹梵宇林立,高僧大德辈出,真正成就“东南佛国”之美名。 吴越诸王以国君之尊,大力提倡佛教,上行下效,带动吴越地区信佛的风气。在各地藩镇争相称帝之时,吴越国历代继位者始终遵循钱镠遗嘱,以不称帝来缓和与中原强权的关系,换得江浙地区近百年的和平与安定。在五代的乱世中,在后周世宗毁佛的法难中,能保持东南一地的佛教文化,并为宋代佛教的发展奠定坚实根基,延续佛法命脉,钱氏一族实厥功至伟。
结语 吴越地区在钱氏统治之数十年间,以其政治地位而言,是臣属于中原五代政权,因此,于《旧五代史》中,吴越国钱氏诸王之传记仅被列入于〈世袭列传〉中;在《新五代史》中,地位稍有提升,但仍被列于〈世家〉而已。如今,学者重新研究钱氏对吴越地区的贡献,吴越国钱氏诸王之德迹渐获肯定。 《宝箧印陀罗尼经》云:“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安此法要,安置此陀罗尼于塔像中者,我等十方诸佛,随其方处,恒常随逐,于一切时,以神通力及誓愿力加持护念。”吴越诸王广造宝塔安奉此经,德泽广被,福荫后代。 钱氏自宋代以来,特别是明清时代,家族出过众多杰出政治家、文学家与著名学者。当代亦有多位声名显赫之钱氏子孙,诸如被誉为“中国航太之父”的钱学森、国学大师钱穆、前外交部长钱复、获二○○八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钱永健等。钱氏家族的兴旺,应验佛教的因缘果报道理:“一粒落土百粒收,一文施舍万文收;与君寄在坚牢库,汝及子孙享不休。” 钱氏诸王在纷乱的五代十国,在后周世宗毁佛的法难中,广作佛事、续佛慧命;如今,众人随着雷峰塔文物出土因缘得见千年前佛教珍品,实是千载难逢,欢喜赞叹之余,应益感念吴越诸王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