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7
 
本期主题:创造双赢人生







  “ 第一名只有一个、晋升名额仅止一席……于是竞争四起,“舍我其谁”的戏码,在家庭、学校、职场……各个角落,纷纷上演,主角是你、也可能是我。

  为了赢得这个“唯一”,不是苦了自己,就是伤了别人。身处僧多粥少,竞争激烈的大时代,为了个人的生存、发展,除了力争“唯一”一途,岂真是别无出路?本期主题,将带领大众走出“唯一”的胡同,以随喜之心迈向共生共荣的双赢大道,从此挥别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的叹息!



随喜功德--觉大和尚开示

编辑部整理

随喜的意义

  “随”是随顺、不违背;“喜”是欢喜、无瞋。“随喜功德”,就是随着所见所闻,凡是有人做了善事,不论大事或小事,都能以欢喜的心随顺应和、称扬赞叹。譬如有人敬顺师长、慈悲幼小、待人和善、处事认真,乃至于读诵经典、宣说正法、布施供养、持戒严谨、精进用功等,便点头赞许、合掌恭敬、欢喜赞叹,进而向他学习,这些都是“随喜功德”。

  一般众生对于喜的感受,是建立于人我的分别对待之上,故有喜亦有瞋:对于自己成就的功德,便感到欢喜;但是见到别人成就善法功德,却往往不耐他荣,因而产生嫉妒、瞋恨。轻者,于人背后说风凉话;重者,则无所不用其极地加以毁谤、破坏。

  《生经》中记载:过去有二位修行人,一位名为首达,一位名惟先。首达年高腊长,却不如年少智深、辩才无碍的惟先,由于弟子们都想依止惟先,首达因此心生嫉妒,对弟子说:“惟先年幼慧浅,不可依崇。”惟先得知此事,即默然离去。首达虽然又重获大众的尊崇,但是因为不能降伏自心的瞋恨和嫉妒等烦恼,以致无法随喜他人的善法功德,处处毁谤贤者,死后堕于地狱。

  《大般涅?经》云:“于诸众生心生欢喜,是名大喜。”菩萨从初发心,皆是以清净、平等心修一切善法,令众生离苦得乐为目的。当菩萨见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则能得无量大喜。修习“随喜功德”,能帮助我们以平等心随顺因缘利乐一切众生,也能藉此扩大心量,包容万物,荡涤心中的瞋恼与不平等,一步步趣向诸佛清净、平等、慈悲的境界。

随喜的对象

  “随喜功德”是以平等无瞋的心,不分时间、空间,乃至对于一切众生所有功德,皆以平等心随顺欢喜。《普贤行愿品》说,菩萨随喜的对象,普及十方一切法界。也就是说,上自诸佛、菩萨、声闻缘觉,下至六道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勤修随喜功德的对象。

  凡夫众生有种种类型,随着业感的不同,福报亦有高低差别。然而,六道一切众生皆有其功德、善根,如狗有忠主之义、慈乌反哺报恩、羔羊跪地吸乳之孝等。因此,只要细心观察,一切众生皆有值得我们随喜与学习的特点。

  凡夫众生总是看到自己的好,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;总是习于膨胀自我,而贬损他人。因此,行善者少,造恶者多,六道轮回受苦不已。若能修习随喜,不仅能将习于造恶的身口意,转为积极行善的身口意,转利己心为利他心,生命也会愈来愈有意义,世界更将愈来愈趋向平等、喜悦的佛国净土。

随喜的方式

  一般人的观念中,布施财物是最容易,也是最普遍的随喜方式。然而,除了钱财的布施以外,藉由其他方式,也能够修随喜功德。例如:运用自身的体力,以劳动去帮助别人;在道场听闻佛法,回到家庭、社会、工作单位,随缘为人解说;或是以口赞叹、以手鼓掌,乃至见人行善,发起了一念欢喜、赞叹的心,这些都是修随喜的方式。

  佛在世时,祇园精舍旁一户非常贫穷的人家经常看居士们到精舍供佛、斋僧,作种种布施,自己也想布施。但由于家里一贫如洗,无法布施钱财,于是发心每天去打扫精舍。一日,有一位大富长者得知此事,布施贫者五百两黄金,帮助他圆满供佛斋僧的心愿。

  贫者虽然没有钱财,但是他运用自身的体力打扫精舍,使他圆满了布施的心愿。打扫精舍,是力的随喜;长者发欢喜心赞助他完成布施金钱、供佛斋僧的心愿,则同时包含了钱财与心念的随喜。两者都有无量的功德。

随喜的功德

  《法华经》随喜功德品中说:如来灭后,若有人因听经而发菩提心,随缘、随处、随力为人演说,听闻者又辗转为人演说,此人所得功德,大过于以一切资具布施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道众生的功德。

  为什么随喜功德这么大呢?因为,一个人闻法而发欢喜心,是一个人的功德;由于他的发心,继续辗转演说,令一切听闻的人都发菩提心,信乐佛道,于是众生无尽,随喜发心的愿行亦无穷尽。所以这份随喜的功德就如一灯传千灯,灯灯相传,光光相照,永远不会断绝。

  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菩萨随喜福德,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持是功德为调一切众生,为净一切众生,为度一切众生故起。”菩萨随喜功德的无尽愿行,乃是由于悲愍一切众生,为调伏、净化、救度一切众生而起,志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生死苦海,回归清净的自心。所以修了一切功德,仍须回向无上菩提,销归于清净本然的自性。因为,只有这一念清净本然的自性,才是菩萨随喜功德的本怀,也是究竟解脱的无上大道。



单元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