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编辑部
本寺多年来举办各界禅七,提供学人净化心灵的良方,为纷扰尘世注入一泓清泉。
七月四日,来自海内外教育界人士、大专院校学生共八百二十七位学员云集中台,参加本年度夏季学界精进禅七。在聆听禅修基本行仪之后,随即恭请住持见灯和尚主法,举行洒净及起七法会。起七仪式圆满,正式开始七天的禅修,学员于七天当中一律禁语,摒除一切外缘,回光返照,体认本心。
起七茶会中,主七和尚开示大众,起七、解七都有一个茶会,茶会具有多重意义,除了源自于禅门著名的“赵州茶”、“云门饼”公案之外,茶会也是上路用功的悟道因缘。主七和尚以“喝茶的是谁?”开宗明义揭示佛法的究竟真理,若能契悟自性,掌握根本,生命就有无限的希望,就能做自己的主人。晚上八时正式起香,主七和尚为大众开示静坐要领、止观法门的意义及数息观法门。
以戒净心 定慧等持
翌日上午,恭请主七和尚正授八关斋戒。下午,主七和尚为大众讲解八关斋戒戒法。戒,能防非止恶,学员藉由受持戒法,规范身心;忏悔发愿,清净三业。心清净,方能定心,加上禅七中的开示,端正知见,启发智慧,就能明心,此即依三无漏学落实修证。晚间八时,主七和尚为大众开示观息法门,也就一般人对禅修的疑虑进行解析。
禅七期间,每天清晨四时二十分起板,至晚间十时三十分安板,一天有十支香的禅修行程。早晚课诵、静坐、行香、礼忏、过堂,每一堂功课都是调伏妄想、昏沉的方便,数日下来,学员逐渐沉淀烦恼、妄想,过去浑浊的心水日益清澈。
主七和尚于开示中提到,禅修的目的在于契入菩提、涅?,由悟道、修道到证道,是修行观念与知见的提升。主七和尚从心的体、相、用三大,阐释心性的道理,并指出因果乃心性呈现万事万物的规则。了解因缘果报及心性的道理之后,在因地上做正向的努力,就能掌握、改变命运。既然了知诸法缘起性空、无常等特质,则能了达客尘宾主的道理,不执着外在的虚妄境界,随顺觉性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主七和尚深入浅出、循序渐进地开展《金刚经》、《楞严经》及《圆觉经》的精义,令大众确立知见,对于修行有更明确的入手处。
从闻思修 入三摩地
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禅七中慈悲为大众开示“正信与迷信”及“禅七的意义”。正信又可分为正信事理、正信因果,有了正信,修行才不会走远路、走错路。静坐的目的是由相对达到绝对,由执着达到自在,由有念达到无念。第一步先要去除妄想,平静心中波浪,沉淀泥沙;进一步,化除泥沙,就能得到解脱。所谓“回光返照”,“光”,即是指觉性。无论是动、是静,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使觉性存在。老子说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,无为而无不为。”藉由觉察、觉照的功夫,化除烦恼、执着,就是“为道日损”,烦恼化除了,就能达到无为、觉悟的境界。
此外, 导师更以《六祖坛经》里神秀大师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及六祖大师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、“何期自性本自清净,何期自性本不生灭,何期自性本自具足,何期自性本无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”等偈,说明假有、真空、中道三种层次。最后,导师勉励大众,即使没有开悟,七天当中六根清净,亦是无量的功德,平日要在六根门头上管理自己,念念分明,处处作主,坚住正念,随顺觉性,很快就能与道相应。
中台男众佛教学院院长见达法师于开示中强调,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,一是契悟心性、一为化除烦恼。“道不用修,但莫污染”是修行的重要原则。道虽然不用修、心性虽然本具,但无始来被乌云覆蔽,还是须藉由种种法门使其“莫污染”。因此,修行必须从六根门头下手,超越二元对立的境界。日常生活面对烦恼时,应该检讨是否从负面、单一、自我三种角度看事情。见达法师以四弘誓愿的“无边、无尽、无量、无上”,提示大众:心量广大,烦恼就小;心量窄小,烦恼就大;心无限大时,烦恼就趋近于零。
七月十一日解七茶会上,主七和尚提示大众,进了禅堂要放下,出了禅堂就要提起,禅七结束了,但禅七还是延续着,平常要在因地上下功夫,才易水到渠成。经过了七天的洗礼,学员找到了生命的宝所,在茶会中踊跃布施心得,将通往宝所的光明大道分享给大众。禅七功德圆满了,清净的心光,照亮学员们的生命,也将照亮无边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