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陀殿 一念回光化愛河而成淨土 六根返本變苦海以作蓮池 |
|||||||
|
|
||||||
二、在左邊的圖相中,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,與諸菩薩授手迎接眾生。此圖表達出任何人只要具足「信願行」、如法念佛,則一定會得到佛菩薩的接引,而往生至淨土佛國。如《彌陀經》所說:「舍利弗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聞說阿彌陀佛,執持名號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日、若七日,一心不亂,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 三、右邊的圖相有許多蓮花,如《彌陀經》所說:「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何謂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緣?《觀無量壽經》云:「第一、孝順父母,恭敬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;第二、受持三皈、具足眾戒、不犯威儀;第三、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經典。」 或依淨土五經所言:《觀無量壽經》提到有三種眾生,當得往生。何者為三:「一者慈心不殺,具諸戒行。二者讀誦大乘經典。三者修行六念,迴向發願,願生彼國。」意味著行者臨命終之際,聖眾即持蓮臺來迎,行者乘此蓮臺到淨土,到已花開,身相具足,聞佛說法,契悟無生,如經所說:「花開見佛悟無生」。 四、後側的圖相則描繪極樂淨土種種莊嚴施設等,如《彌陀經》云:「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,七重羅網,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周匝圍繞,是故彼國名為極樂。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有七寶池、八功德水,充滿其中。」 蓮台下四幀《彌陀經》圖相,敘說阿彌陀佛的淨土功德莊嚴,普勸眾生皆能念佛往生。同時,在虔敬禮拜阿彌陀佛的當下,亦皈命禮敬了一部《阿彌陀經》。在瞻仰彌陀如來之時,更讓所有大眾,能隨時憶念阿彌陀佛的勝行,祈使自己亦能悲心具足、智慧泉湧、一切願成。 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有一大願是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!唯除五逆、誹謗正法。」 阿彌陀佛的悲願至廣,慈心極深,其念佛法門傳揚甚廣,「家家彌陀佛、戶戶觀世音」的諺語,正是彌陀信仰普遍流傳的最佳寫照。在寧靜的彌陀殿中,至心稱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洪名,頂禮祈願大眾皆能淨業成就,一切吉祥、人間和平、宛若親至極樂淨土。 |